正式收皮,多謝支持。

我不是電腦人,Blog和Website的程式結構有什麼分別,我不懂。我只知道,如果只是希望用文字記錄一點想法,Blog與否已經不再重要。

多說也無益。這裡有很多記錄,會一直長存。然而如果你有緣路過,或者這些日子曾經看過這裡任何一篇文章,歡迎你來我的Facebook Fanpage「偽男神︱7.nam」,也能找到我的Facebook。

偽男神︱7.nam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7namtalk/

桃花依舊,只是,我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有很多時間去傷春悲秋、寫CD樂評、電影筆記的人。

回憶的重要在於一切已成定局。

 

這裡已成定局。

我們沒有在一起

我們沒有在一起

這個故事毫無道理可言。也許會一直纏繞著我。

朋友說,「我們沒有在一起。」

那個他本來只是工作伙伴。老掉牙的每天見面,日久生情,慢慢朋友就莫名其妙愛上他。動情很簡單,每天晚上都想想和對方在一起的開心事情,什麼都好,愈無聊愈好,總知會令你想笑的,慢則兩星期,快則一個禮拜,這個人就不動聲色成為你的一部份。就算自己已經不是單身。

「一起的時候很開心呀,做什麼事情都覺得好好笑,很久沒有試過和另一個男人這麼談得來。你知道嗎?和我男友相處的時候也很快樂,但跟他是另一種快樂……」我靜靜聽著,對她的遭遇一點不覺得出奇。「我覺得和拍拖的感覺一模一樣,只差在沒有相擁、接吻……都快一年了,我們好像已經在一起,但其實又沒有在一起。」

「就只差一步而已,他,或者我肯踏出這一步,我覺得我們就是情侶。」

我不出奇。她也是天蠍座的。

我們這個星座,對待感情不能太認真的,一認真,就很大鑊。搞曖昧很好玩,但時間不能太長,因為不能進一步發展,曖昧關係就會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。天蠍座,不是玩曖昧的材料,因為我們最終會太過認真。我們這類人只有在玩玩下的時候才會做主動的,對人愈熱情主動才愈不認真,對真正暗戀的那個人永遠收收埋埋甚至朋友都唔想做,因為怕太熟就難開口,結果每次拍拖都是由錯誤開始、博一博能否天長地久……

「我很明白。但妳知道的,我主張不合則去。如果妳今天坐下來跟我說,妳有sex partner了,也許我還會讚妳終於似個成熟的女人。可是妳明顯是動情了,我就覺得很危險……」我突然想起一點點心事,腦海有個很模糊的身形,然後發現有個很致命的問題我要搞清楚。「唔……對方有女朋友嗎?」

「他說沒有。」朋友說得特別冷淡,「最初新相識,又是工作伙伴,無心裝載之下都會提到這方面的事。然後他說他沒有。後來我感覺到我們似乎有點曖昧了,我就更想搞清楚,於是又刻意問了他一次,他也說沒有。他說他沒有。」後來還有一次發生在聖誕節假期,他對我的朋友說會出國旅行,朋友於是又再隨口問,是和家人、朋友還是女朋友,他那時的答案是,「有很多人一起」。

「那次之後我就像一個高登仔、變態佬一樣,也嘗試上網起他的底。」朋友只有對方的Email,甚至沒有Facebook,但從Email前面的ID,一步一步竟然真的起了他的底--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,八歲開始用的ID,會一直用到廿八歲--最後在他的instagram中發現很多相片都出現同一個女人,雖然都沒有很親密的留言及姿勢,但直覺告訴她,這個女人就是他的女朋友。女人的直覺奇準無比,有機會我告訴你另外一個關於「女人直覺」的故事。

「我看到那幾張相的時候心如刀割,裡面空空洞洞的,完全是像失戀般的狀況。但最好笑的是,我偷看他instagram的時候,我男友就睡在我的旁邊……」這次連我也覺得有點好笑,但我真的笑不出來。我腦海那個模糊的身形變得很清晰,那個女人、那個表情、那個星座,注定是我的陰霾。人生在世,你總會遇到一個心腸太好的人,最終令你愛也不是、恨也不是……

「喂,你有在聽嗎?」朋友像在大叫般,但其實聲音只是稍稍提高了一點,「你覺得呢?他其實是知道我在想什麼的,對吧?」我點頭表示同意。

「那為什麼他要這樣呢?原來男人都會收兵?」勉強來說,和收不收兵無關。有個人默默對自己好,又未開口表白過心意,無論是誰都不會突然主動告訴對方「唔好對我咁好啦,我有拍拖架」?有些人天生喜歡和異性做朋友,也許根本沒有想過愛情方面的事情呢?

和預期一樣,朋友聽完之後更沮喪。「反正我們沒有在一起。應該也不會在一起。」

我又是點頭表示同意,又對她說,「我真的懂。我剛才也想起當年那個人,妳還記得她吧?我的經驗是,只好告訴自己,最少有個人曾經對自己很重要,雖然自己在對方眼中有可能什麼都不是……就好像看一齣笑片,看的時候開心、愉快、忘記壓力,但錯過一齣笑片是不會有損失的……」話說出去之後才發現這比喻有點不當,但不重要了,我又說,「忘記他吧。可能有點困難,但時間是無敵的。或者有個更簡單的方法:學我一樣,『找下一個』。妳明白我的意思嗎?」

她聽完之後笑得很詭異,一邊用了一個也許是人類能夠做得出最卑鄙的表情望著我,笑笑笑,有點假的那種。突然又像是未曾發出過什麼聲音似的開口問,「最後你和那個女孩子如何呢?還是朋友嗎?」

我冷笑了一聲。

《等一個人咖啡》阿拓敗給周慧敏

等一個人咖啡

“每一個人,都在等一個人。" – 等一個人咖啡(2014)

隱隱記起上次因為《那些年》寫了一篇文引來不少訪客,現在回看只有「為什麼我可以寫那麼長的文」這種感覺。那些年、這些年的變化實在太大了。

如果你和我一樣早已看過原著,看電影《等一個人咖啡》到一半的時候也會開始感到不是味兒。劇情的走向、人物怎麼好像怪怪的?最終,電影版犧牲了阿拓,成全了周慧敏成為重點,很明顯的像上次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一樣,刀大是偏心得太超過了,我相信如果不是周慧敏保養得再好也畢竟近50歲,不然刀大想她做思螢這位女主角我也不奇怪。

電影還是好看的,台灣小清新,將漫畫化的表達流暢地轉成畫面,有點卡通的味道,卻少了《那些年》頗值得細味的真實感情。就小說來看,其實我愛《等一個人咖啡》較多,因為它比較成熟,但電影卻不是。

刀大的導演功力在這電影中受到很大考驗,似乎他只能專心在一個角色(或故事)身上,最終結構複雜的《等一個人》有點東拼西湊,感動位不夠集中--原因在前段已述,他太愛周慧敏,於是為了遷就她有更多的戲份及發揮,將電影版劇情完全改掉,可是原著中最感動的部份明明是來自思螢和阿拓,特別是思螢在結局中懷念起阿拓的一段--刀大似乎無法同時駕馭三段(其實是四段)各有精彩之處的感情戲碼,特別可惜的是關於暴哥和金刀嫂的部份,感覺金刀嫂還是欠了點著墨(小說很有趣)。阿不思那段就更怪了,但不想劇透,不多說。

如果你很喜歡這電影,建議你看一看小說。這次電影無法做到小說一樣的感動,也沒有電影版《那些年》的催淚位。當中致命的原因正是結局的轉折位顯得太過刻意,甚至影響了我的觀感,令我感覺思螢不是因為無法欺騙自己,而單純只是因為「無辦法」之下才決定喜歡阿拓。

《等一個人咖啡》小說的味道很淡,電影有試圖用電影的方法讓觀眾有更多想像不到的感動,雖然不是十分成功,但整體來說仍然好看。最後一讚,阿拓和思螢兩位新演員也演得很好,有加分。

【模特】李榮浩

模特
2013 – 09 – 16 │ 模特 │ 李榮浩 │ 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

太後知後覺。

在金曲獎之後先是高興張震嶽做了好的音樂有回報,同時驚訝「李榮浩」這三個字出現的頻率,而且和他掛勾的都是競爭很大的獎,有提名已經相當不錯那種。最後他拿了最佳新人,但基本上李榮浩不算新人,然而就算打滾幾多年都好,首張專輯已經有如此水準的人還是非常罕見。

鬥樣、鬥歌精舞勁,人類是鬥不過複製人軍團的。在這個連陳奕迅都只能賣碟900、歌迷愈來愈不需要再賣歌手帳的年代,音樂變成了最終的答案。李榮浩不算靚仔,但音樂非常有型,聲線也很獨特有魅力。

一張專輯裡面,《模特》、《李白》、《兩個人》、《都一樣》、《老伴》……任何新晉歌手有一首做主打已足夠先聲奪人,而他是全張碟每首歌拿出來都見得人,更難得的是整張專輯的取向及定位都十分清晰,假如加上明顯的主題,金曲獎大概不會輸給張震嶽。

因為這張專輯都是去年的了,多說也多餘。如果你還未聽過,相信我吧,這是張歷久不衰的經典。除了《模特》之外,我特別喜歡《老伴》和《兩個人》,前者周耀輝的詞絕不簡單,多少有點呼應了《模特》的隱藏命題,在時間面前我們算什麼呢?如果不能找到那個「老伴」我們是否還能算人呢?《兩個人》的精彩也是歌詞,那種「我們很像戀人,但我們沒有在一起」的主題永遠是無敵的,這首歌也很具體說了一個是他也是你和我的故事,你總會想起某些人吧?

那些慢三拍和很像John Mayer的歌確實容易令人想起方大同,但認真點聽會發現兩個人的音樂信仰截然不同,不過仍算是同一類型的創作歌手,骨子裡很多的外國靈魂。方大同慢了下來,李榮浩近乎無對手的出世,新歌《作曲家》仍然十分厲害。要找個他紅不起來的原因,也許因為他是中國歌手。然而,在他還未瘋狂入侵香港之前,先聽聽吧。

我最喜愛的Eric Kwok作品展音樂會

《我最喜愛的Eric Kwok》作品展音樂會

只看了第一場,已經有點東西想說,但太太太忙,有空時又忘了。寫個簡短版本。(利申我沒關心其他場次的流程)

先講結論:一致覺得這個演唱會不算太好看,如果硬要和《黃偉文作品展》相比,以我喜歡Eric Kwok的程度來計也比較失色,原因有很多,最明顯的是嘉賓不夠硬淨,舞台效果不太足夠,羸的是音樂,但其實有去的人就知道音樂這部份亦只是一般,和Jerald無關,他做的很盡力,是不夠大陣象的問題。

膽是陳奕迅拖梁詠琪,顯得女歌手是太弱了,梁詠琪歌是好聽的(我小時候是fans,不是歌迷,是fans),但不足夠。結果「又係陳奕迅」同「幾時有陳奕迅」感覺同時存在,顯得十分有問題,畢竟入場不是看陳奕迅的(本來以為),但其實最終入場又是得看陳奕迅:全部歌都很好很好,嫌他唱得不夠多,卻都是六七首了。

張學友是我那晚的嘉賓,唱《有個人》,同場有個和我相距很遠的年輕姑娘說嗌到聲沙了,始終是歌神喎,但我的故事是,我首次覺得張學友真是好勁的場合,是99年他在灣仔會展開的《友個人演唱會》,半推半就陪家母入場,從此我才明白「人」和「神」的分別,也不覺得自己唱歌真的很好了。就如那個演唱會的名稱一樣,《有個人》自然是重點歌,我還記得是encore前唱的,非常非常非常之好聽,同時是數一數二的難唱,我也許夠膽說沒有歌手唱得出張學友的細膩。我想說什麼呢?我想說,和那時候相比,歌神唱這首歌的水準實在大不如前了,你看得出的,他唱完之後自己都覺得不太滿意。

《給我愛過的男孩們》及《一枝花》兩首歌都是無敵的,可惜彭羚不肯做嘉賓,但我尊重她應該想尊重黃偉文,只此一次、下不為例才顯得出那時是真正的友情,聽聞第二晚阿Y自己唱了一個版本,這是以行動說明大家都是很老友了。我那一晚《一枝花》是Gin Lee唱的,算是手到拿來;《給我愛過的男孩們》交給楊千嬅而不是Eric Kwok自己唱,很擔心,但我想楊千嬅的確要讚的,她唱live進步了很多,而且這首歌她唱起來有神韻:這本來就是一首屬於大家、人人都該喜歡的歌。

另一個令這演唱會一般的問題是,入場的觀眾有七成不是為Eric Kwok的(不似Swing演唱會),他自己也竟然有此前設,唱得實在太少,自己歌如《WOW》、《生日快樂》、《專登》等其實都應該唱,甚至可翻唱《信任》、《夕陽無限好》等等,或即興唱些好笑到極的demo。另一方面就是Swing只在encore客串,但Eric Kwok最好的作品,十首有七首都是Swing的,為什麼只有《1984》和《大大公司》呢?

最後要說真的:對唔住,葉佩雯真係唱得好難聽。我寧願聽多三次《傷逝》或兩次《重口味》甚至《跳火坑》都唔想聽佢果part。對唔住,真心話,正面一點的說法是我初中時幾喜歡聽葉佩雯甚至有買碟,所以《二人默劇》我晨早聽到好熟,ok就是這樣。

【米.閃 Rice & Shine】陳奕迅

RICE & SHINE
2014 – 05 – 15 │ 米.閃 Rice & Shine │ 陳奕迅 │ 環球唱片

看網上很多樂評都負評如潮,直到最近我才正式聽《米。閃 Rice & Shine》。很多論點都說到這張碟斬開兩件,火星電台那五首歌貌合神離,林俊傑那五首歌太預計之內,合併得不太成功之類,然而我認為這些說法有點後知後覺,因為他退步不是這張碟的事,反而這張碟又「好聽了」才是真的。

先說些未必人人聽得出來的--你知道很多人(特別是大陸)都在網咖聽歌,或者習慣了Youtube就算--這張專輯的mastering十分用心,錄音水準比上一張廣東碟《The Key》有質素得多。錄音質素好的優點也很明顯,就是最俗套的調子也可以神奇地提升一個水平。你聽下載回來的MP3,或者用很差的配套去聽,也許聽不到分別。

關於火星電台那半隻碟,並非浪得虛名,編曲手法亦有新意,但懶講了。派台的《娛樂天空》音域很闊,不仔細聽也許不易發現,因為對陳奕迅來說也是太簡單輕鬆了點。《不如承諾來的簡單》最激情也最大陣象,估計最接近火星電台的indie風格。陳奕迅又一次用主流歌手推薦了些不主流的音樂給聽眾。無論如何都是好事,因為他還有林俊傑負責的下半張碟,足夠撐起專輯的商業味。

很多創作人幫陳奕迅寫歌往往太著跡,打醒十二分精神,花盡心思把歌曲做到最與別不同,一來是務求借神上位,二來是受陳奕迅三字所累不想交行貨,想法非常多餘。我估計有七成以上的陳奕迅歌迷,心底裡最愛的還是他的K歌,叫FANS齊齊來揀TOP5,結果肯定是《明年今日》、《人來人往》或《浮誇》之類,答案會相當明顯。

自覺稍有品味的都攻擊林俊傑負責的「Shine」,沒辦法,流行調子總是容易下狠筆,我一直的信仰則是流行曲要做得好也很不容易,否則新一代歌手我不會只寫許廷鏗。然而林俊傑聰明的地方在於,他盡量不去動陳奕迅甚至自己,五首歌都要聽得出來是林俊傑style,但要令你覺得陳奕迅真的唱出另一種味道,而不是扭盡六壬將這些歌做到不似林俊傑。五首歌除了都很流暢之外,幾乎沒有很多熟口熟面的旋律。

《陰天快樂》是當中最K歌、最易消化同時最得我心的作品,畢竟是「餓」了這種「普通」的陳奕迅很久很久了,你說得出的技巧,在這首歌裡面都沒有,留下一首很純粹及徹底的K歌。甚至連intro及outro都沒有做多餘的事,是你都估到的編曲方法,旋律卻是無懈可擊。另一首類似的東西是《可以了》,大路易唱的中板歌。回說《放棄治療》的編曲非常用心,又是一首陳奕迅才處理到的招牌貨,這張碟有這首歌已不能說很差了,何況守尾門的還有《你給我聽好》這首充滿趣味的歌曲,「你在想誰想到睡不著 你應該覺得驕傲 很多人想失戀也沒有目標 只是想睡個好覺 別炫耀」一句歌詞已經秒殺今年聽過很多的情歌,而且演繹也是很不容易,別以為都是中音就很好唱。

我不想說陳奕迅回來了,或回不來了,因他一直都在,只是少了很多的野心,做音樂、做專輯,予人感覺例行公事一般。本來輕鬆也沒什麼不好的,像張震嶽,甚至交出一張最佳專輯。可惜唱片公司放不低他,他也放不低家人,每次都感覺是半推半就才出碟、唱歌、開演唱會,多年fans也覺得這樣的歌手太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