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無念】麥浚龍

cover
2011 – 01 – 12 │ 無念 │ 麥浚龍 │ Silly Thing

連才女陳珊妮都要讚他媽的一讚:這才是他媽的做音樂呀。

這張《無念》整體上甚至比去年最好的EP《天生地夢》更好聽,同時是Juno那麼多慢碟裡面最好的一張,旋律破格,編曲大膽,同時卻沒影響到每首歌的流行性,你可以說它小眾,卻明明其實好大路,唯一痴線的地方,是歌詞。

整張EP,一層一層,以愛入道。由平地一聲雷的《驚蟄》,緣起緣滅,轉入《秋分》,到在《金剛圈》入世感受絕頂的痛,《彳亍》對人生的步步為營,急轉入《櫻吹雪》忘我的覺悟,最終達到與萬物齊同,《無念》是為終點,是入道後的一種見識,不過題材涉及佛道學說,下文詳述。

撇開部份歌詞走火入魔的問題,由高手陳偉文主理的《驚蟄》及《秋分》開始講,這兩首歌旋律複雜,前者編曲貼題,靜靜地又突然激昂,後者同樣玩味十足,重複位少之又少,不是一般流行歌格局,卻又很「流行」,特別《秋分》做得非常成功;《金剛圈》竟然是由雷頌德包辦,這位專做流行K歌的音樂人今次絕對可以令你重拾信心,整首歌依然有計算,但在編曲上卻十分肯玩,更重要是Juno反過來將這首歌變成自己風格,歌詞十分耐人尋味,痛是自找的還是別人給予的?;《彳亍》毫無疑問是滿分之作,夜晚戴著earphone聽只有一個結論:好_好聽。大量和音充斥全曲,mixing得非常出色,唯一是Juno假音仍然問題多多,有點吃力,也太多假音,但矛盾在這已成他的演繹特色之一;《櫻吹雪》最有主流味道,卻留下了無窮無盡的「想像空間」予人解讀,這首歌要將第一人稱變成林夕才勉強解通,仍難免過於堆砌,你可以感覺到林夕已經痴了線;最後的《無念》,無論題材旋律編曲都是極端偏門格局,陳珊妮肯定是非主流音樂人,和Juno應該是同一路,加上實驗味濃厚的編曲,應該冇乜幾多人敢講唔好聽,但亦應該冇乜幾多人識欣賞,唯有以「無念」的精神狀態去聽……

音樂部份是令人無話可說了,亦得以淡化了難以消化的歌詞,成為可聽性甚高的一張EP。包裝方面,才剛說完想找回以往的歲月,這張碟竟然就真的只有一張CD及一張歌詞紙,簡約非常。

你知道的,無論他怎樣玩,聽Juno,肯定可以被label成「有品味」。當然,聽一聽也能令你開拓對流行曲的認識,原來廣東歌也能有這種可能性,不是獨沽一味,不是Pop不是Ballad不是Bossa Nova不是Soul不是R&B不是電子不是搖滾什麼都不是。

此文已完,下面是無關的事情。

這幾年看的書偶然也有關佛道,發現自己應該天生就是偏愛道家思想的人,故對此頗有興趣,看多了,自然識偷點點皮毛。

其實,人是不能絕對無念的。從你萌起無念這念頭,一切已是有意為之。因此事實上,佛學的「無念」並非指「腦中沒有念頭」,而是自己不被所見所知而制約,能清晰見到萬物的「實知」,沒有多添塵世的色彩,這才是「無念」。道家的核心思想,是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矛盾之處在於,道不能學,不能讀,卻只能悟,而悟道卻不能有意為之,只能順其自然。老子說,「有物混成,先天地主。」而「字之曰道。」,即道是宇宙的根本,也是一切萬物運行的法則。故精神的最高境界--姑且叫無念(腦中沒有念頭)--應該是指「有意與無意之間」。

相信我,順其自然、有意無意,假如你有天也明白這種心態,你從此以後不會再有愛情煩惱……

對「【無念】麥浚龍」的一則回應

  1. 我最喜歡無念,
    雖然整張專輯直到用earphone才能聽出更多玩味處,
    幾首歌拆開來不同時間派台,最初總有彳亍好似若水三千,
    櫻吹雪又是延續哪首歌風格…..
    或許是我對JUNO期望太高,但幸好整張專輯包覆之"大"沒有令人失望

  2. hey man! Agree with you and like your comment. but is 佛道 and 道家, two different things?

  3. 發現這篇一直吸引很多人來看。這張碟到今天仍是我playlist的必聽之一,愈發覺得《無念》這首歌果然是十分精彩,反而對一開始很喜歡的《金剛圈》有點冷淡了。

    佛道只是同時指佛、道兩家。不少書籍都有講兩派思想的異同,不敢再拋書包,只想說佛道本來相似,後來道家才慢慢與佛家學說有點分別及偏離(特別在「修煉」的定義,佛是要修的,不能順其自然)。另,香港其實不少地方都有道家色彩,大家都知道的就有人死後的破地獄儀式……

發表留言